頭髮重金屬化驗 - 相關研究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之新揣測

兒童過度活躍症在過去數十年一直為醫學界中一種令人費解的症狀,近年終於被納入為專注力不足症中其中一種症狀。

目前用來診斷和治療行為疾病的方法主要是心理治療和藥物,但對於此症的病理認識仍是有限。縱使病情在治療後得以改善,治療方法很多時是以經驗作依據的。

有毒金屬的積聚

近年的研究都堅決地指出一些生物化學因素在引發過度活躍症的層面上有重要的角式。此外,越來越多証據顯示有毒金屬,例如鉛、水銀、鎘和過量的銅可以引致兒童行為失調,這些研究數據當中有很多都是利用毛髮含礦量分析而得來的。

一位臨床心理醫生──Dr Richard Malter曾對「有毒金屬的積聚對兒童腦功能的影響」進行了數年研究。他的研究對象為一所兒童發育診所中的幾百名兒童。透過研究這群兒童的毛髮含礦量, 他發現大部份患有專注力不足症的兒童都明顯有過量的有毒金屬積聚在身體內,而這發現與以往類似的研究皆有相同結果,再一次顯示有毒金屬為專注力不足症的引 發因素。

Dr Richard Malter推測在數代後出生的兒童,患上專注力不足症的比例會比現在一代偏高,他解釋原因是身體積聚了越來越多有毒金屬,並且可以透過胎盤傳送給嬰兒。 他舉例說,婦女在懷孕期間遇到精神或身體上的壓力時,有毒金屬便可從她的細胞或組織釋放到血液中,雖然這過程有助身體排走部份有毒金屬,但有部份有毒金屬 可經過胎盤傳送到胎兒,從而影響到胎兒日後的神經──肌肉及神經內分泌等功能。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種種環境因素都令胎兒或兒童有更多機會和更快地積聚有毒金屬,銅雖然是一種身體必要的礦物質,但當身體貯存了過量的銅便會對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和心理有很大的毒害。患有專注力不足症的兒童很多時都會有過量的銅積聚於體內,而其他必要的礦物質比例也出現明顯偏差,例如鈣/鎂、鈉/鉀及 鋅/銅。

人們自從開始利用銅管來輸送食水,以及使用軟水劑來淨化食水,便成為了引致銅中毒的基本環境因素,原因是軟水劑會增加銅質從水管滲進食水的速度。此外,避孕藥物亦會令身體的雌激素水平上升,而雌激素是會令銅積存在細胞和組織內。

在診斷和治療兒童專注力不足的過程中加上毛髮組織含礦量分析能為醫生提供一個更全面的資料庫,方便了解患病兒童的新陳代謝問題,更 可令他們對營養因素和有毒金屬之積聚有更清晰的了解。一般藥物治療至今仍未能找出此症在生物學上的標記,毛髮組織含礦量分析可能會在此問題上找到答案。此 外,透過監察患病兒童的毛髮含礦量水平之改變,再對應其在此間行為上的轉變,便能找出一些對病人及其家庭很有用處的資料。

其他研究亦確認了Dr Malter 的發現。R.W. Tuthill 在1996年於一本科學期刊──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中發表一份有關毛髮含鉛量與兒童在課室中表現專注力不足的關係之研究報告,他指出鉛中毒對嬰兒或兒童影響比成人會更為嚴重,因為兒童的體重較 輕,縱使某水平的鉛對成人來說可能是微不足道,但由於該水平以每公斤體重的含量去計算,兒童便因此可能有中鉛毒的機會。此外,由於兒童比成人更輕易從食物 中吸收鉛,然而他們清除鉛毒的機制卻未完全發展,所以毒素就更易積聚。

「頭髮應被作為一種常用的臨床及流行病學工具去檢驗兒童中鉛毒的情況」 
Tuthill是次研究中所發現的頭髮含鉛量和專意力不足之關係是沒有矛盾的,而且這關係比其他研究所發現的更加明顯和密切。其他 研究包括齒骨質、整隻牙齒及血液中的含鉛量和專注力不足症之關係。他在是次研究中發現這關係在那些經醫生診斷有過度活躍症之兒童會更加明顯,因此頭髮應作 為一種常用的臨床及流行病學工具去檢驗兒童中鉛毒的情況。

過度活躍症能從以下病徵辨別出來:

  • 敲打頭部
  • 不能完成某些工作或作業
  • 缺乏集中力
  • 處理問題和時間控制上出現問題
  • 有騷擾他人之傾向
  • 易受壓力影響或一般問題也引起壓力
  • 自我催殘傾向
  • 學習困難
  • 情緒不穩(經常出現很大波動)
  • 易有挫敗感
  • 說話或聽覺障礙
  • 不肯安靜坐立(縱使在進食時)
  • 易發脾氣
  • 行為笨拙
  • 沒有耐情
  • 睡眠障礙
  • 精神錯亂
  • 即使擁有正常或略高的智商也在學業上取得不合格成績
  • 健忘
  • 心不在焉

並非所有患者都有以上所有病徵。雖然過度活躍症主要是一個兒童的健康問題,但成人亦可以受到影響。

Reference: 
1. Malter, R.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 A New hypothesis. TEI Newsletter 1992 5:2. 
2. Tuthill, R.W. Hair Lead levels Related to Children's Classroom Attention-Deficit Behavior. Arch Environ Health 1996; 51:3